论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研究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要基于犯罪现场勘查学所涉及的犯罪现场构成、特点等基础理论而展开,并根据犯罪现场摄影系统性规范标准,结合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的特殊性要求来
研究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要基于犯罪现场勘查学所涉及的犯罪现场构成、特点等基础理论而展开,并根据犯罪现场摄影系统性规范标准,结合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的特殊性要求来探究相关内在规律。
一、犯罪现场重点部位与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之间的关系
有效做好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工作的基础在于对犯罪现场构成、犯罪活动过程、犯罪手段、被侵害对象、犯罪结果、痕迹物证分布情况等方面的深入认知。专业知识较为单一的刑事摄影人员需要坚持加强现场勘查理论学习和实战经验积累,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水平与实战能力。
(一)犯罪现场重点部位的理论认知
研究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需要具备犯罪现场勘查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如果刑事摄影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犯罪现场重点部位理论知识,便可以在把握犯罪现场摄影重点部位时更加具有自觉意识。
1.现有的研究与不足。犯罪现场重点部位以及现场重点部位摄影在犯罪现场勘查(学)教科书中多有论及,这里列举其中一些典型的看法。例如,“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是指犯罪行为所涉及的物体以及留有痕迹、物证的部位”①沙贵君、陈志军:《犯罪现场勘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66 页。;“现场重点部位照相是记录现场上的重要部位或地段的状况、特点以及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所在部位的专门照相”①杨玉柱:《刑事图像技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 页。;“现场重点部位摄影是指拍照与犯罪有关的重要地段或者对揭露、证实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的物体的状况、特点以及遗留痕迹、物证的位置等,反映它们和与犯罪有关的物体的关系”②朱宝礼:《刑事照相》,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305 页。;“现场重点部位摄影是指记录现场上重要部位与地段的状况、特点以及与犯罪有关痕迹、物品与所在部位的专门摄影,其作用是反映物证与现场及现场上物证与物证之间的关系”③谢军、王志群:《刑事影像技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4 页。;“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反映现场重要部位的状况特点,重要痕迹物证、物品遗留部位及其与附近物体之间的关系和位置”④代雪晶:《刑事影像技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6 页。。
笔者认为,上述关于犯罪现场重点部位及重点部位摄影的阐述比较简单,比较原则,不够全面深入,还没有从理论层面构建起“犯罪现场重点部位”的概念,相关的研究还有待完善。
2.概念的界定。无论是进行犯罪现场勘查(学)基础理论研究,还是从事犯罪现场摄影的实际工作,都需要弄清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这样现场勘查人员才可以提高犯罪现场勘查和刑事摄影方面的理论水平,更好地开展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工作。
笔者认为,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是在犯罪现场空间中与犯罪被侵害对象、犯罪行为及痕迹物证分布状态有重要关系的空间存在。犯罪现场具有整体性、阶段性、特定性、易变性、复杂性、可知性等特点,而且犯罪现场的构成具有自身的要素和结构。犯罪现场的重点部位在整个犯罪现场的要素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是刑事摄影人员应该认知清楚的。对犯罪现场重点部位的理解,结合犯罪现场摄影需要,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1)犯罪现场重点部位包括被侵害对象状况及所在部位。被侵害对象的存在和发生变化是犯罪现场构成要素之一,也是犯罪事实构成的基本要件。被侵害对象不仅直接反映犯罪目的物和对象,也是案件性质和犯罪严重程度的反映。通常,犯罪现场中的被侵害对象反映包括尸体、尸块、被盗财物、被破坏客体等,这些犯罪现场目的物处于现场的位置及状况是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应该详细记录的内容。犯罪现场中被侵害对象位置及状况往往也属于犯罪现场的中心,所以刑事摄影人员要将其作为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的内容来记录。
(2)密闭空间现场的进出口是犯罪现场重点部位。对于室内案件现场、密闭车辆内部案件现场、全封闭铁道线路等具有全封闭空间结构的现场,犯罪嫌疑人只有采用某种侵入方式,才能进入现场,而且作案之后逃离现场也需要有出口。由于犯罪嫌疑人进出现场的部位、方法、手段与个人的作案习惯特征有关,也多会留下工具痕迹、指纹、足迹、附着物等,所以犯罪现场进出口是刑事摄影人员应该研究、确定和拍摄记录的重点部位。
文章来源:《旅游与摄影》 网址: http://www.lyysyzz.cn/qikandaodu/2021/0417/1347.html
上一篇:民法典时代影像创作者如何避免侵权
下一篇:平凡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