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游”成消费热点 旅游市场正在回暖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让“微旅游”成为爆点。不少旅行社从业人士认为,“微旅游”将成为今年旅游产品的新趋势。据某旅行社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参加都市“微旅游”项目的本地
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让“微旅游”成为爆点。不少旅行社从业人士认为,“微旅游”将成为今年旅游产品的新趋势。据某旅行社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参加都市“微旅游”项目的本地游客占比高达80%。针对这种趋势,该旅行社适时推出了包括骑行、徒步、亲子、采摘等“微旅游”产品,力图抓住这波市场热点。
旅游经济下降
催生“微旅游”模式
今年春节期间的“微旅游”之所以成为热点,除了人们响应政府倡导就地过年等原因外,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旅游经济严重下降的报复性反弹。业内皆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社会总需求短期受到抑制,产业链终端面对消费者的企业受到冲击最大,比如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因疫情导致的群体性需求收缩,损失惨重。与“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大。疫情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接连发文,暂停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业务,同时各地方文旅主管部门也积极部署防控工作。
以2019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规模推算,2020年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损失超过5000亿元。从2020年中国消费者对旅游行业信心指数来看,消费者对旅游行业的预期信心指数为63.4、现状指数为13.8、综合指数为41.3。2020年中国消费者疫情后首次计划旅游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首次计划近郊游的占43.5%,计划远途过夜游的占20.1%,出国旅游的占6.9%,无旅游计划的占29%。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人乐意去周边地区走走看看,以“微旅游”的形式过把旅游瘾。而这种“微旅游”的方式对提升旅游经济的增长是微小的,也就是说,难以真正刺激大的旅游消费。那么,如何解决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时候需要政府的积极鼓励支持,在政府主导下尽快为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解难,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在今后旅游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各地政府和旅游企业想把危机变成契机,不仅需要超前向市场渗透提振旅游需求,还要在优质旅游发展理念下建立更加优化、有效的旅游供给体系。对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旅游企业而言,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主动利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适用的减负政策(延期缴纳社保和税款、房租补贴、“投贷奖”等)和金融支持政策,化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危机。
其次,在疫情期间,应抓住这个暂歇期做好市场研判,与其简单靠疫情后市场复苏时的推广营销来重建渠道,不如充分利用这个市场空档期进行线上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重塑。关注因资金链问题而倒闭的优质资产,疫情一旦结束,这些优质资产将成为资本争抢的目标。因此,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需求,从增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休闲性、体验性思路出发,提前做好投资和发展规划。
再次,疫情结束后,压抑的旅游需求将在短期内迅速甚至成倍释放,因此,在疫情期就要开展线上营销渗透,做好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和复工预案,从容迎接旅游井喷。
最后,疫情再次警醒旅游业从业者,要尽快建立旅游应急机制,从制度、物资、人员、经费等层面为应对突发性危机提供保障。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前国家与地方在审批、服务、金融、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支持政策,由于疫情结束后旅游市场恢复有一定时滞,地方政府还应有计划、有重点、分区域地延长现有应急支持政策的有效期,以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恢复。
“微旅游”与传统旅游模式
有异同
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业快速恢复的同时,对已经兴起的“微旅游”这种新兴旅游模式要积极培育。与传统5天至7天的长途旅行相比,“微旅游”模式无须长途跋涉,更不必费心规划路线,游客利用闲暇时光即可实现一场“想走就走”的走心之旅。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除了具有当下人们热议的“短、平、快”等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几种特质。
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微旅游”模式消费群体更有宽度,除了当地旅行社传统短途组团游人群外,还涵盖“90后”“00后”青年体验族、中年创业族、白领族、工薪族、养老族、育孩族、社交族等在地社会群体,比传统模式的旅游主体更加多元化。
二是旅游目的生活化。“微旅游”在目的地选择上没有固化的边界,既包含放松身心的城市周边游、乡村体验游、网红地打卡游等短线旅游目的地,也包括城市商超购物、博物馆里观展、演艺剧场看戏、酒吧茶社小聚、公园湿地漫步等随遇而安之地,具有明显的“去景区化”特质,这样的旅游方式更加突出旅与行的生活化,心之所向即为景,行之所到即是游。
文章来源:《旅游与摄影》 网址: http://www.lyysyzz.cn/zonghexinwen/2021/0320/1112.html
上一篇:黑龙江省今年首趟旅游专列开行
下一篇:陈肇始:探讨香港与内地通关及出境旅游可行性